有關溝通的遊戲

1. 理解失誤、誤解
不少泛自閉症孩子常常要求完美,不容許自己出錯,也無法理解及體諒別人的失誤與犯錯,因此常負面解讀而誤解他人。這個小遊戲的設計,便是要讓孩子理解他人的失誤並非都是故意的,以及面對他人的作為不如自己所計畫或期待時,應該要有怎樣的適當回應。
【參與者】2人
【玩法一】

利用撲克牌來玩。

A.隨意拿出兩張不同數字的撲克牌,攤開給孩子看。告知孩子這個遊戲是拿到的撲克牌的數字加起來最少的人贏。在輪流猜拳誰先玩後,假設先玩的人是大人,大人跟孩子說自己想要數字較少的梅花五。

撲克牌1

B.然後把兩張牌重新洗過後,翻面蓋住。

C. 接著,告訴孩子這遊戲是要幫對方抽牌,所以他要幫你抽你想要的那張牌(數字面要蓋住不讓孩子看到)。如果孩子抽到你想要的那張牌(梅花五),你就可以得到這張數字較小的梅花五。而且你會獎勵孩子,跟他擊掌或親親等等依孩子喜歡的增強來獎勵。 但是如果孩子抽到你不想要的牌(方塊十),那張數字較小的梅花五就是孩子的。

【說明】

遊戲開始前,重複跟孩子確認:要拿數字最小的,這樣才有機會贏。(此規則是要破除孩子常常認定唯有高分才是贏家而拼命只想追逐高分的觀念。)

A. 孩子開始抽牌。抽完牌翻面看是抽到哪張。當孩子抽到你不想要的牌時,你可以假裝不開心的樣子,問孩子: 「你想要梅花五是嗎?為什麼?」 「那你是故意幫我抽這方塊十,你就可以得到梅花五嗎?」

(此是要讓孩子覺察他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想要”與”故意”兩者的區別,即欲求和意圖的差別。也是讓孩子覺察他的舉措所造成的他人的情緒。)

如果孩子能回答說:「我是想要梅花五,但我不是故意抽這張方塊十,我是不小心的。」那是最理想的狀態。

不過孩子有可能會難以區分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也許會回答:「我想要梅花五,我故意抽方塊十就可以得到梅花五。」這時就要幫孩子釐清:「你知道哪張牌是方塊十嗎?你有看到嗎?」「沒看到就是不小心的,碰運氣抽到的。」

然後告訴孩子通關句子。如果孩子可以說出通關句子;「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對不起。」,我們除了回應「沒關係」外,肯定孩子承認失誤。

B. 同樣的,換成是大人抽牌時,大人抽到孩子不想要的牌時,可以問孩子:「媽媽是故意抽到這張牌嗎?」。(此要讓孩子理解人人都有無心之過。釐清當別人有不符合他期待或計畫的錯誤時,並非都是故意的。)。這時大人也要跟孩子說:「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對不起。」,孩子也要原諒對方回應「沒關係」才能進行下一輪。

C. 如果孩子抽到你想要的梅花五牌,也可以問孩子:「你”想要”有梅花五嗎?」「那你想要”抽到”梅花五嗎?」。(此讓孩子理解”想要”跟”行為”有可能也有相互衝突的情形。)

而當孩子因為抽到梅花五必須要把這牌給你而不高興時,可以跟孩子強調說:「我知道抽到梅花五這件事是你不想要不喜歡做的,可是你幫我抽到我想要我喜歡的,還願意拿給我,你真的好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很希望下次能幫你抽到你想要的。」
(此讓孩子體會雖然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但是卻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感激,甚至回饋的感覺。也讓孩子了解有捨也會有得的概念。)

D. 接著就可進行下一組數字牌

(註:此遊戲的先決條件是孩子的語言理解要足夠,不然孩子可能會無法理解規則與問句而受挫。)

【玩法二】

如果孩子年幼還不會數字大小及加法,可以改用與孩子切身經驗的日常用品的圖片,比如下圖的水果圖片。

A. 先問孩子喜歡哪個水果,你再跟孩子選同樣的水果。假設孩子說喜歡西瓜,你就說你也喜歡西瓜。然後一樣翻到背面洗牌後讓孩子抽牌,並且準備一個撲克牌堆當籌碼。同樣要幫對方抽排,拿到喜歡的圖片及比較多的撲克牌者是贏家。

B. 同樣的,孩子抽到你喜歡的,就要把你喜歡的水果圖給你,並且問孩子:「這是誰想要的西瓜?」(釐清他人的欲求),「你想要西瓜嗎?」(自己的欲求),「你想要”抽到”西瓜嗎?」(自己的意圖行為),確認孩子能夠釐清他的欲求與意圖行為的差別與結果。孩子願意把喜歡的西瓜送給你時,他就可以從撲克牌堆中拿走一張牌。

C. 當孩子幫你抽到你不喜歡的香蕉,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西瓜。大人也是重複先前的問句:「你想要西瓜嗎?」(欲求),「你故意幫我抽香蕉就可以得到西瓜嗎?」(意圖行為),「你有看到哪張是香蕉嗎?」(沒看到導致不知道)。確認孩子能否明瞭自己的無心(非意圖行為)與故意(意圖行為)的心理狀態。 最後一樣要讓孩子說出通關句子:「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對不起。」

D. 接著就可進行下一組水果牌

【延伸類化】

玩完此遊戲後,如果孩子曾有負面解讀他人的過錯而有忿忿不平的經驗時,可以跟孩子從生活事件中來舉例討論。讓孩子想想玩這遊戲時,當孩子並非故意失誤抽牌,可是被誤認為是他故意時,他的感受是如何?同樣的,當我們誤解別人時,別人也可能會有同樣的感受。

如果別人已表明是無心之過,向他道歉,我們就要肯定他的勇氣原諒對方。同樣如果是自己無心之過,我們也要展現我們的勇氣來承認道歉。

但是,也有可能會發生當孩子跟對方道歉時,對方不領情的情況。這時更要事先跟孩子模擬這樣非預期的狀況,事先給孩子做心理建設,以免孩子陷入自己已經道歉為何對方還不接受的不滿,而窮追猛打要求對方一定要原諒他而再度發生衝突。


2.答非所問
泛自閉症孩子常常有只著眼自己感興趣的事,而無法追隨別人的話題而常產生答非所問的情形。此遊戲的設計,就是讓孩子體會當別人對他的話題答非所問時的感受,來反思自己可能的經驗。
【參與者】2人
【玩法】

準備一個小白板或一張紙。在白板或紙上畫出九個格子。然後設計九個問題,問題可以如以下範例:
你喜歡什麼東西? 你去過兒童樂園嗎?你假日都去哪裡玩? 你看過xx卡通嗎?等等之類的,並將問題寫在一張紙上。

接著再準備九張小卡片,在每張卡片背後都各自寫上不同的回應,尤其可以以孩子常著迷的興趣做回應 (例如我喜歡數學 / 我會乘法/ 我有搭普悠瑪/ 我不喜歡水果 / 我去兒童樂園等等。),然後把卡片翻面分別放在九個格子內,且不能讓孩子看到內容 (如圖)。


A. 遊戲開始時,可以請孩子先問你問題。如果孩子不知如何發問,就可以依事先設計過的問題來提問。

B. 然後告訴孩子你的答案在卡片後面,請孩子選擇其中一張卡片翻開並一起唸出來。如果卡片上的回應是符合所問的問題,就在旁邊畫個「O」。如果是答非所問的,就在旁邊畫個「X」。


C. 當碰到回應是答非所問時,可以問孩子他的感覺是如何?

比如,如果孩子問”你喜歡什麼東西?”,卡片上你的回答卻是”我都搭普悠瑪去花蓮”時,可以問孩子這個答案有真的回答他的問題嗎?回答的人有專心聽他說話嗎?碰到這樣答非所問情形,他的感覺是什麼?那怎樣的回答才算是有專心聽他說話呢?

讓孩子思索並可以一起討論正確的回應。當碰到適當回應時,也可問孩子當有專心聽他的問題時的感覺。

最後,如果碰到「O」或「X」剛好可以連成一條線賓果時,可以給孩子一個他喜歡的增強事或物。

【延伸類化】

如果孩子碰到被答非所問而表示這讓他感覺不好或怪怪的時,遊戲結束後可繼續跟孩子討論,舉出孩子曾經的例子。

孩子如果只顧著自己的興趣,只講自己要說的話,沒有專心聽別人的說話及看別人的表情以及了解別人是否喜歡他說的話時,那個當事人也是跟他剛才的感覺是一樣的。

接著可以給孩子三個步驟「停」「看」「聽」來練習【答符合所問】的過程。也可以具體的用紅綠燈的概念:「停」代表紅燈(停車亦即停止說話)、「看」代表黃燈(決定是否要通行還是停止,亦即看對方表情是否可繼續說)、「聽」代表綠燈(綠燈通行表示傾聽可以讓溝通暢行),以這樣具體的經驗來解釋給孩子聽,最好畫出圖來。

也可以讓孩子思考,如果行經馬路沒有遵守紅綠燈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孩子可能會回答會發生交通意外或者被警察開罰單等。此時便可以跟孩子談談同樣的在交朋友,跟人聊天時,如果沒有遵守停看聽的規則,他認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一樣也會造成人際上的意外(可能朋友會遠離了)。讓孩子自己說出並思考後果來增強其學習改變的動機。以下就練習方法再詳細說明之:

(1) 停 (紅燈):

告訴孩子一旦聽到你開口說話時,就好比紅燈亮了,或者這聲音就好比警察的口哨聲,警示我們要停車了。這時可以在心裡告訴自己「紅燈」、「停」。

然後開始練習,可以先用視覺圖示,如圖。

請孩子開始談他感興趣的事,一聽到爸媽的聲音時,練習拿起紅燈停的圖卡。 如果孩子仍滔滔不絕,就需家長的提醒拿起紅燈卡。練習幾次後,要把圖卡撤除,看孩子會不會在心裡跟自己說「停」,然後停下說話。

除了建立內在語言外,另外,也可以引導孩子發展一個外在的有形的”刺激與反應”的組合。比如當孩子聽到別人的聲音時 (刺激),就可以握住自己的手腕 (反應)來提醒自己停下自己此刻的說話。不一定要握住手腕,可與孩子討論他(她)可以接受又不讓人覺得怪異的方式,再不斷的做這樣的練習下,讓孩子在聽到你的聲音時,會主動且自然地握住手腕停止說話。透過這樣肢體動作輔助的外鑠方式,進而逐步內化成孩子自我的內在覺察能力。最後,孩子願意配合下,再給孩子喜歡的增強給予肯定 。

(2) 看 (黃燈):

接著請孩子看你的表情。你可以試著做出幾個表情來讓孩子參照,比如點頭,微笑的動作,或不耐煩、翻白眼、看旁邊、或吐氣嘆氣的動作,或者再加強地說:又來了,來讓孩子判斷你的這些表情代表對他(她)的話語的興趣與否。

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練習這些非語言訊息動作。孩子一開始無法分辨時,表情可以稍微誇張點,但這誇張的方式最後要逐漸褪除到我們一般自然的表情呈現,反覆練習到孩子能夠察覺他人這些細微的非語言訊息來調整自己的話語。

(3) 聽 (綠燈):

最後就是請他專心聽你的問題或談話。如果聽不清楚時,要請孩子練習做澄清詢問,例如:「再說一遍好嗎?我沒聽好」,「什麼?」,「我聽不懂」等等的。孩子若能做到澄清疑問,便能表示他(她)有處在「聽」的準備狀態的。

 

3. 理解隱喻
泛自閉症孩子常只就話語的字面上做解讀,尤其無法理解暗示與隱喻。我將桌遊安插了隱喻理解的關卡,讓孩子能在一邊遊戲中,也能一邊理解一些口語中隱藏的比喻。此遊戲較適合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
【參與者】2~3人
【玩法】
可利用理特尚的步步高昇的桌遊來玩。此遊戲基本玩法乃互丟骰子,根據骰子數字將棋子沿著彩色路線前進至終點彩虹,如果碰到雲朵就可溜至下一層。

我將此桌遊再改編成每到一個顏色,就有不同的要求(如下圖)。翻牌的部分則是事先製作好的數張的隱喻卡,請孩子來解答。

碰到寫著需要翻牌的顏色時,就請孩子翻開其中一張的卡片(參考例子如下。這些牌要事先反面蓋住)。

例如,孩子抽到及翻開卡片中的第一張例子。裡中有描述句(你的褲子是藍色的)、明喻句(你的褲子好像抹布),及隱喻句(你的褲子是抹布啊),讓孩子區辨哪一句是隱藏起來的比喻。

如果孩子答對,除了可以再前進一步外,就再給孩子下一張選項牌,了解隱喻這句話是在傳達什麼意思(如下圖)。 如果孩子再答對,則可獎勵孩子再前進一步或給予其他增強物。


卡片設計的主題以日常生活對話或文章中常使用的句子為主。尤其以孩子曾發生聽不懂隱喻而困窘的例子為優先,讓孩子可以連結到當時的情境而加深印象。

 

靜態遊戲 動態遊戲

 

生活隨機介入 從繪本故事介入 從影片介入

從連環漫畫與心智圖介入

從社會性故事介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