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環漫畫與心智圖介入

連環漫畫也是教導孩子心智解讀的另一種方式。 另外除了漫畫以外,心智圖也可運用。在此分別依基本的連環漫畫自創的連環漫畫以及心智圖一一說明之。

(1) 基本的連環漫畫

泛自閉症孩子大多具有視覺優勢,如果將孩子發生過的事例,透過漫畫方式來引導,不僅可以將抽象事件變為具體,也可讓孩子清楚看到他人回應及因果關係,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在漫畫中加入思考泡泡(如下圖),可以讓孩子透過空白的思考泡泡來思索他人當下的反應以及自己應該做怎樣的合宜回應。漫畫形式不拘,可以不用複雜,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勾勒出簡單人形如筷子人及事件經過即可)。 在此列出我曾就個案所發生的事例而繪的漫畫來說明:

1. 過於直白而失禮的例子

直白、誠實是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雖然這特質在人性中是塊純淨的璞玉,值得正面看待,但是也讓他們在社交上產生爭議、引起誤會,進而影響到與他人的關係。

此個案的例子即是常常直白的直指別人外表的缺點,而造成他人的困窘。透過思考泡泡的漫畫,可以讓孩子透過圖畫看到對方的感覺,反思自己的言行外,在空白的泡泡中,也讓孩子重新思考填入比較適當的回應,並將這樣的回應運用到自己的人際互動中,來修補並增進跟他人的關係。

另外,也可先將他人的表情留白,試著先讓孩子畫看看當孩子有那樣言行出現時,他人的表情。讓孩子透過自我覺察來自我發現他人的情緒,會比直接告訴孩子更讓他印象深刻。


2. 過度正義感的例子
連環漫畫2

泛自閉症孩子對規則的遵循,執著公平正義也是一個難得的優點。但是太過正義感的他們,也因為不知變通,或不懂拿捏自己的角色而在公共場合有超乎自己職責的言行。

此個案孩子所糾正的對象違法之事雖是事實,但是由於對方是陌生人又是在公共場所,孩子以執法人員之姿的正義直言不僅造成對方不滿,也讓身旁的親人感到不知所措。思考泡泡的呈現也讓孩子思維自己的角色及當下可以調整的言行。

 

3. 執著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忽視他人感受的例子
連環漫畫3
在互動交談中,自顧自的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忽略他人的感受,造成交談的難以持續也是泛自閉症孩子常犯的問題。透過連環漫畫中的表情,可以讓孩子看到他每次談的話題所引起的他人情緒。思考泡泡可讓孩子做自我覺察,重新審視並試圖控制及調整自己的話語。

 

4. 只就字面上解讀的例子
連環漫畫4

泛自閉症孩子對他人話語容易只就字面上做解讀,較難從情境及語調中判斷當事人此話的真正含意與情緒。這裡漫畫中舉的例子,同樣一句回應:「你很厲害」對應在不同情境及不同表情、語調中,就有不同的意涵。

透過漫畫中情境及表情的解讀,然後大人再實際演練漫畫中的表情及口氣,可以讓孩子辨別話語字面背後的涵義與情緒。讓孩子練習需從情境及表情口氣去判斷他人,而非只單就字面上來解讀,這樣容易造成溝通的誤會。

 

(2) 自創的連環漫畫

以下是我自設兩種反映當事人正面與負面情緒的情境圖。雖然不是以孩子的事件為主,但是宗旨是在檢測及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及判斷力。在兩張背景人物大致都一樣的情況下,問孩子哪一張主角的情緒是好的,哪一張則是不好的。檢測孩子能否仔細觀察出兩張圖的不同點,而這個不同點又如何引起當事人怎樣的情緒。情緒的解讀可以從角色中的肢體動作線索,或者從整個情境來做判斷。以下舉例來說明:

1. 打招呼篇(因情境引起的情緒)

以此兩張圖而言,同樣在公園裡,同樣的兩個人,同樣的一隻狗,卻有微妙的差異。

可以問孩子第一張主角的情緒是如何?她在做什麼?那第二張的情緒又是如何?她怎麼了?這也是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看孩子能否在短時間內發現地上的狗大便跟主角反應的連結,並透過主角雙手舉起的動作跟前一張的做對照,來判斷主角從平和開心到驚嚇不舒服的情緒演變。

接下來,再準備第三張,刻意把主角塗掉。讓孩子回溯剛才主角的肢體動作是什麼?為什麼有如此肢體動作?而這樣的肢體動作又可能會發生在其他什麼樣的情境?來訓練孩子專注、觀察、表達及類化的能力。甚至讓孩子自行畫出適當的肢體動作或自己練習做出動作表情,加深印象。



2. 摔跤篇(因情境引起的情緒)

此兩張圖為四個相同的人,卻有不同的肢體表現。問孩子兩張人物在做什麼?他們的情緒又分別是什麼?

第一張圖右側的男生一隻手指著摔跤的男生,另一隻手抱著肚子,他這樣的動作可能表示什麼?而中間的女生雙手都合十,但是擺放的位置不一樣,第一張擺在嘴巴前面,表示什麼?她可能呈現怎樣的情緒?而第二張則放在胸前,又表示她在做什麼?可能是什麼情緒?檢測孩子是否了解情境情緒所可能產生的不同的肢體反應。

同樣可以再準備塗掉其中一角色的第三張圖,讓孩子回憶並呈現此圖角色的肢體動作及可能表情。

 

3. 晚餐篇(因情境、欲求引起的情緒)

此情境圖大家應該很熟悉,常常叫孩子關掉電視來吃飯的奮戰歷歷在目。這也是呈現不同的欲求所造成的不同的反應。一樣讓孩子在幾乎相同的擺設及角色動作上來判斷當事人的情緒。

問孩子第一張圖跟第二張圖分別是在什麼時間點?第一張圖的媽媽為什麼手插腰?她的情緒會是如何?她可能說什麼話?而兩張圖中坐在沙發上的女孩的動作都一樣,但是她們的情緒及說的話也一樣嗎?可能分別說了什麼?檢測孩子是否理解,第一張女孩的欲求跟第二張的是否一樣?讓孩子理解即使是同一個肢體動作,也會因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回應。

同樣可以再準備塗掉主角的第三張圖,讓孩子回憶並呈現此圖主角的肢體動作及可能表情。

 

4. 過馬路篇(因情境、意圖引起的情緒)

此兩張圖的背景及人物則是完全的相同,只有紅綠燈的差異而已。檢測孩子是否能只就紅綠燈這個線索來知道畫中人物的意圖。

兩個男子都是伸手朝向老奶奶,但是他們想要做的事是一樣的嗎?情緒又是如何?孩子要能從紅綠燈的轉換來判斷第一張的男子伸手是要幫助老奶奶過馬路,心情是較輕鬆高興的。而第二張變成紅燈,男子則是要阻止老奶奶過馬路,心情是較緊張的。

一樣塗掉主角來讓孩子回溯實際的情況及當事人的情緒。

 

(3) 心智圖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心智理論時,常常有這樣的疑問: 「心智理論就是心智圖嗎?」。心智理論並非心智圖,心智圖是一種利用圖像幫助思考、記憶、分析、歸納的工具。它是一張集結了與主題有關的資訊的網路圖像,多半運用在認知、記憶、策略擬定、解決問題等上面。但是我們倒可以利用心智圖清晰的脈絡來釐清孩子的狀況事件並培養孩子心智理論能力。

以下提供自製的兩種心智圖模式,只是供大家參考,大家可以依自己孩子的狀況自行調整,或者在引導下,請孩子自行邊說邊畫出、寫出事件過程。對於不喜歡寫以及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則視情況可以利用用圖片、道具或自己畫出事件過程及感覺。

心智圖1

雖然是以孩子曾發生的事件來引導,但盡量避免用孩子本身當主角,恐會造成孩子的反彈。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角色來增強其寫畫心智圖的動機。

把事件主題( 例如:跟人搶東西、被聲音嚇哭、打人、被老師罵等等)寫下來,然後依據每個脈絡一一引導。

先寫出及畫出事件的時間、地點、相關人物。再依據發生事件的前因、過程、結果,一一引導孩子說出並寫下來。

然後再請孩子說出主角的感覺及他人的感覺及可能想法。請記得放下自己的主觀意識,先同理孩子的說法及感覺,因為事情與感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接納後,要進一步引導修正也容易許多。

再引導孩子幫這主角思考對這樣的事件可以有怎樣的回應及哪些解決辦法。可以朝【可以怎麼想】【可以怎麼說】【可以怎麼做】三個回應面讓孩子思考並說出。

最後讓孩子練習說出總結,可以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清楚此事件的每一脈絡及關鍵點。

在此舉出我一個個案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事件】這個個案在跟友伴玩,玩到最後當友伴說他不要玩了時,個案仍一直要拉友伴來玩,最後造成友伴離開。

這個孩子能力不錯,且很喜歡畫圖寫字,情緒也穩定下,於是利用心智圖來引導他去了解他人的想法感覺並思考如何適當回應。因這孩子喜歡冰雪奇緣電影,便利用裡中的角色來讓其思考寫出。(註:此例格式雖然不太符合標準心智圖,但只要孩子能透過心智圖的各個脈絡清楚思維出整個事件每個關鍵點及回應方法,讓孩子自行寫出畫出,就可加深孩子印象得到效果。)

在引導下,孩子最後能思考出友伴說不要玩的可能原因 。接著能覺察主角在過程中的表現 (一直要友伴玩)及結果 (友伴就離開了),之後也能畫出自己及他人的感覺。最後在如何適當回應上,在從三個層面【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的引導下,孩子能思考並說出寫出:當別人說不要玩時,可以想因為「他想睡了」,並可以說:「讓你休息吧」,及如何做:「去找別人玩。」

對還不會認字的孩子,用五彩顏色可以讓他區分及記憶事件的每個脈絡。但對於容易分心難以聚焦或對五彩顏色刺激有強烈反應的孩子,就可只用黑白顏色 (如下圖)來引導孩子就可。

心智圖2

 

生活隨機介入 從繪本故事介入 從遊戲介入

從影片介入

從社會性故事介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