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理解初級錯誤信念
錯誤信念,即為了解他人可能與自己或與事情有不同的信念。即知道別人會因情境,經驗等而跟自己產生不同的觀點、認知,並非都跟自己所想、所知、所看到的一樣。
錯誤信念又分基礎的初級錯誤信念與進階的次級錯誤信念。在此先談基礎的初級錯誤信念。
初級錯誤信念有三個主要測驗來代表之:一為未預期移位;二為未預期內容;三為欺騙。通常,一般孩子約在四歲到五歲左右能夠通過初級錯誤信念的測驗。以下就這三種測驗的概念以圖示簡要說明之:
1. 未預期移位測驗 (測驗人物與圖片編改自Sally-Anne task from Baron-Cohen, Leslie & Frith,1985)
![]() |
|
![]() |
|
![]() |
|
![]() |
|
![]() |
|
【說明】莉莉沒有看到球被移動,所以她不知道她的球已被移到安安的箱子裡。所以,她仍然相信她的球還在原來的位置,而會去籃子裡找。 一般四歲兒童大多能夠正確回答出此答案。
2. 未預期內容測驗 (繪圖:柯宥璿)
![]() |
![]() |
![]() |
之後老師把盒子蓋起來。 小華從外面走進來,老師再問小華盒子裡面是什麼?小華會怎麼說? |
【說明】與「未預期移位」的概念一樣,小華沒看到糖果盒子裡面是裝鉛筆 ,所以會就糖果盒的外觀來答說是糖果。 此兩個測驗都是在測試兒童是否能依情境脈絡來考量他人的信念,站在對方的觀點看事情,而非只是單就自己眼前所知的,或自己的認定為主。
3. 欺騙測驗
欺騙,也是錯誤信念的運用,知道對方與自己有不同的信念想法,才能進行欺騙。舉一個簡單的「猜錢幣遊戲」來說,兒童把錢幣藏在左手或右手,讓另一人猜時,兒童必須要了解,此遊戲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能讓對方知道他把錢幣藏在哪裡。他必須偷偷地把錢幣藏起來,或者故意誘導對方錯誤的資訊,來達成欺騙行為。
另舉一個欺騙測驗如下圖:

擺在桌上的蘋果是小傑最喜歡的水果。
大野狼過來想要拿走小傑最喜歡的水果,但是大野狼並不知道小傑最喜歡的是蘋果。
當大野狼問小傑:「我要吃你最喜歡的水果,哪一個是你最喜歡的?」時,
小傑該怎麼跟大野狼說?
【說明】小傑若具備錯誤信念概念,意圖讓對方相信某件與事實相反的事,他就知道可以欺騙大野狼來保住他最喜歡的蘋果。他就會騙大野狼說香蕉是他最喜歡的,讓大野狼拿走他不喜歡的香蕉,而能保住他喜歡的蘋果。 同樣的,一般兒童約在四歲左右,就已有辦法對他人進行欺騙。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