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感觀點取替

情感觀點取替也是心智理論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其乃為站在他人的立場來推論他人的情緒感受。

兒童在情感觀點取替的基本步驟:

1.對情緒的認知知道情緒中有高興、生氣、難過等等的用詞,並能覺察自己在某種情況下會產生的某種情緒。
2.從線索辨識情緒接著,再透過線索,包括表情、肢體行為、感官知覺、聲音語調等來辨識他人的情緒。
3.預測情緒最後,再進一步從情境、想望、信念中,來預測自己及他人的情緒。

以下就這三點進一步舉例說明:

1. 情緒的認知
情緒基本上可分為基本情緒複雜情緒兩類。
基本情緒主為高興、生氣、難過、害怕。
複雜情緒可為尷尬、羨慕、嫉妒、慶幸、慚愧、驚訝、害羞、擔心、無奈、無聊、懊惱等等

 

2. 從線索辨識情緒
(1)從表情線索
例:小豪很喜歡抱著同學。可是他發現他做這樣的行為時,同學是皺著眉頭、嘴巴下垂。所以停止擁抱同學。
【說明】小豪從皺眉嘴巴下垂的表情線索,辨識同學情緒,並接著做行為調整。
(2)從肢體行為線索:
例:老師上課時,發現學生們一個個伸懶腰、打哈欠,便轉換上課內容,做些遊戲活動。
【說明】老師從伸懶腰打哈欠的肢體行為,辨識學生覺得無聊的情緒。

(3)從感官知覺線索:
例:小華準備要上台參加演講比賽。老師摸到小華的手心出汗,肌肉僵硬,便叫他放鬆深呼吸。
說明】老師從手心出汗肌肉僵硬的觸覺,辨識小華緊張的情緒。

(4)從聲音語調線索:
例:小清的媽媽做好晚餐叫小清吃飯,小清卻一直看著電視。媽媽對小清大聲地叫她關掉電視後,小清才趕緊關掉電視去吃飯。
說明】小清從媽媽的大聲,知道媽媽生氣的情緒。

 

3. 預測情緒
一般而言,引起情緒的層次大致分為四種情形:
(1)由情境預測情緒:
例一:小美在公園盪鞦韆。她的心情是如何? (喜)
例二:小美盪完鞦韆,卻找不到她的媽媽。她的心情是如何? (懼)
例三:小美跑去找媽媽時,卻被旁邊的小朋友故意絆倒了。她的心情是如何? (怒)
例四:小美跌倒時,她最愛的水晶手鍊也摔壞了。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哀)
(2)由想望預測情緒:
例一:小奇想要玩具車,爸爸給了他玩具車。小奇的心情是如何?(心想事成的情緒:開心)
例二:小奇想要吃冰淇淋,媽媽卻買了餅乾。小奇的心情是如何?(事與願違的情緒:失望難過)

(3)由信念預測情緒:
所謂信念,簡單而言就是一個人對某事物的相信,想法,觀點。生活當中,很多的情緒並不是由於事件本身所造成,而是一個人對此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所造成的。

例一:小華想要去遊樂園,他認為媽媽會帶他去遊樂園玩。結果媽媽真的帶他去遊樂園。小華這時的心情是如何?(開心)
例二:小華參加畫畫比賽,他認為他不會得獎。結果小華得了第一名。小華這時的心情是如何? (興奮、狂喜)
例三:小華生日時想要有一台腳踏車,但他認為媽媽不會買腳踏車給他。結果媽媽果然沒有買腳踏車。小華這時的心情是如何?(有點失望但可以接受)
例四:小華考了第一名,他想要去看貓熊圓仔。他認為爸爸一定會帶他去看圓仔來獎勵他。結果爸爸說動物園人太多太擠不要去。小華這時的心情是如何?(很沮喪難過)

(4)由錯誤信念預測情緒:
所謂錯誤信念,即是了解他人可能有與自己或與事情不同的信念。

例一:姐姐把餅乾盒裡的餅乾吃光後蓋上蓋子離開。弟弟從外面回來很想吃他最愛的餅乾,他看到了桌上的餅乾盒,此時弟弟的心情如何?
【 說明】弟弟不知道餅乾已被吃光,所以他會認為盒子裡有餅乾而開心。他的信念(餅乾盒有餅乾)便與事實(餅乾盒是空的)不同。

例二:哥哥寫完作業後把作業放在桌子上就出去玩球了。媽媽看到哥哥的桌子很亂,就把哥哥的作業收到櫃子裡。哥哥回來後,走到桌子想把作業收到書包時,看到桌子是空的。此時哥哥的心情是如何?
【說明】 哥哥不知道作業被媽媽移到櫃子裡,看到桌子沒有作業,心情可能會很緊張。哥哥的信念(作業在桌子上)與事實(作業在櫃子裡)不同。

接理解相信欲求

TOP